106.05.31晚餐

白米飯(280kcal)
泡菜肉片(220kcal)
蛋酥鮮筍肉羹(75kcal)
蝦皮蚵白菜(45kcal)
巧達濃湯(35kcal)

106.05.31午餐

香菇肉燥拌麵(410kcal)
鐵路大排(195kcal)
蒜香芥藍菜(45kcal)
冬瓜愛玉山粉圓(40kcal)
巧克力豆餅乾(65kcal)

106.05.31素食-素肚過氧化氫試驗

一、據行政院衛生署所頒布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過氧化氫於食品中不得殘留。

※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為家庭中常用的漂白劑及消毒劑。我國規定過氧化氫可使用於食品(麵粉及其製品除外)作為殺菌用,但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食品加工所使用之過氧化氫必須為食品級。

二、依據所使用之快速檢驗試劑之操作說明,實驗操作後試紙不變色者,表示樣品過氧化氫含量為0 mg/L Peroxide,樣品檢驗合格。

三、檢驗過程:
檢驗日期:106/05/31
抽驗樣品:素食-素肚
供應廠商:新北農產
檢驗過程:

(1) 於檢體溶液放入過氧化氫快速檢驗試紙。

(2) 試紙比對色階。


106.05.26蔬菜農藥殘毒自主檢驗


106.05.26廚房每週清潔作業

時間:106.05.16 (五)
清潔內容:
1. 各個環境區域
2. 加強辦公室地面、玻璃、氣浴室清潔



106.05.26午餐

白米飯(280kcal)
迷迭香雞腿(195kcal)
宮保雙脆(85kcal)
蒜炒大陸妹(45kcal)
蔬菜味噌湯(30kcal)

106.05.26 「牛奶致癌」網路謠言瘋傳 國建署:酪蛋白非致癌物

106.05.26

「牛奶致癌」網路謠言瘋傳 國建署:酪蛋白非致癌物


˙文章出處: 康健網站

˙時 間 : 2017.03.31

˙作 者 : 康健網站編譯

˙圖片來源: 陳德信

          網路文章流傳:「牛奶含有一種極酸物質,叫做『酪蛋白』,喝多了恐怕致癌」,國健署日前闢謠,表示酪蛋白並非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分類中的致癌物!世界癌症基金會也指出,目前沒有任何有說服力的證據,顯示牛奶會增加或降低癌症風險,呼籲民眾勿以訛傳訛。

什麼是「酪蛋白」

          酪蛋白為主要蛋白質,佔了牛奶蛋白80%,國健署表示,酪蛋白是一種大型、堅硬、緻密、難消化分解的凝乳,不只牛奶有,羊奶、人奶中都有這種成分。

          營養師表示,成年人對於牛奶中酪蛋白的消化吸收應該沒有問題,但也有醫師發現,有些人空腹飲用牛奶,因為其中的酪蛋白不易消化,反而刺激胃酸分泌增加,尤其冰牛奶更會刺激腸胃道,有些人喝完牛奶兩小時後,會有不舒服或胃痛的情況發生。但對於是否致癌的報告,其實並沒有實證。 

到底喝牛奶好不好

1.要先看自己是否對牛奶過敏,以及是否乳糖不耐。

          如果本身已經對牛奶過敏,當然要避免食用乳製品;乳糖不耐的人也一樣,不必勉強或訓練自己去適應牛奶,因為鈣質來源很多,不一定非得靠喝牛奶來攝取。

           牛奶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鈣質有沒有吸收進去,如果每喝牛奶必腹瀉,鈣質也就無法吸收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楊榮森說。

2.多從不同的食物攝取鈣質,並且多運動、曬太陽。


          30歲骨質達到頂峰之後就開始走下坡,應該多攝取鈣質保骨本,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

          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的建議,成人一天應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上限為2500毫克),但這並不代表一定要每天喝兩三杯牛奶或吃鈣片,因為許多食物也都含有鈣質。

          例如小魚乾、黑芝麻、豆類製品、深綠色蔬菜都含有豐富鈣質。以每天鈣質攝取建議量1000毫克來換算,約等於1公升鮮奶、50克小魚乾或4.5碟的深綠色蔬菜(芥藍菜等)。營養師建議應多從不同的來源攝取鈣質,不要只靠喝牛奶。

          此外,多運動、適度曬太陽,也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增加骨骼強度。

3.喝牛奶需適度,不要把牛奶當水喝。

          牛奶營養豐富,除了鈣質以外,也能提供品質優良的蛋白質,然而別忘了牛奶裡也有脂肪。

          全脂鮮奶的乳脂肪含量為3.0%以上、未滿3.8%,低脂鮮奶為0.5%以上、未滿1.5%,脫脂鮮奶則是0.5%以下。

          為了避免攝取過多脂肪,最好控制喝牛奶的量(衛生福利部建議一天1.5~2杯),千萬別把牛奶當水喝。牛奶的熱量也不低,光是240cc的脫脂乳就有80卡的熱量。

         而且考慮到牛奶含磷多,當體內的磷過多時,就要從骨頭裡釋放更多的鈣來平衡,對骨質反而不利。

         此外,喝太多牛奶、攝取太多鈣質,可能也會排擠到其他的養分。例如,鈣質會抑制鐵質的吸收,因此市售補鐵奶粉的吸收效果其實不優,倒不如在喝牛奶之外多吃些含有鐵質的食物。

106.05.31~06.03週菜單


106年6月份菜單


106.05.25晚餐

胚芽飯(280kcal)
卡拉雞翅(195kcal)
紹子豆腐(145kcal)
雙色花椰菜(45kcal)
大滷湯(30kcal)

106.05.25餐具蛋白質殘留物試驗

蛋白質殘留檢驗
檢查餐具或食物容器上有無殘留澱粉,判定是否清洗乾淨。
a. 檢驗日期: 106.05.25
b. 檢驗項目: 1)不鏽鋼盛菜盆
c. 檢驗步驟:

1. 以溫水10ml家在餐具上慢慢迴轉,使開水擴及全面。

2. 取餐具上洗滌過的開水1ml倒入玻璃試管中。

3. 加入2ml試劑於玻璃試管中,觀察玻璃試管液體顏色。

如有殘留:液體為藍色
如無殘留:液體為淡棕色

檢驗結果: 合格(未有蛋白質殘留)。





106.05.25午餐

糙米飯(280kcal)
香酥鮮魚(195kcal)
鐵板豆腐(135kcal)
三絲蚵白菜(45kcal)
酸菜肉片湯(30kcal)

106.05.24晚餐

燕麥飯(280kcal)
蔥爆肉柳(220kcal)
關東煮(125kcal)
薑絲小白菜(45kcal)
蘿蔔魚丸湯(30kcal)

106.05.24午餐

南洋咖哩燴飯(415kcal)
香酥雞腿排(195kcal)
蒜味青江菜(45kcal)
珍珠QQ奶茶(125kcal)
餐包(60kcal)

106.05.23晚餐

白米飯(280kcal)
宮保雞丁(200kcal)
什錦滷味(120kcal)
蝦皮炒鮮瓜(55kcal)
蕃茄豆腐湯(40kcal)

106.05.23午餐

五穀飯(280kcal)
沙茶肉排(195kcal)
蔥爆香干肉絲(120kcal)
木須高麗菜(55kcal)
玉米排骨湯(30kcal)

106.05.22晚餐

白米飯(280kcal)
蒜泥白肉(220kcal)
福菜筍干(95kcal)
蒜香芥藍菜(55kcal)
紅豆西米露(145kcal)

106.05.22午餐

白米飯(280kcal)
無骨香雞排(195kcal)
芹香海帶干片(105kcal)
金菇炒油菜(45kcal)
酸辣湯(35kcal)

106.05.22素食-豆腸過氧化氫試驗

一、據行政院衛生署所頒布之「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過氧化氫於食品中不得殘留。

※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為家庭中常用的漂白劑及消毒劑。我國規定過氧化氫可使用於食品(麵粉及其製品除外)作為殺菌用,但在最終產品中不得殘留。食品加工所使用之過氧化氫必須為食品級。

二、依據所使用之快速檢驗試劑之操作說明,實驗操作後試紙不變色者,表示樣品過氧化氫含量為0 mg/L Peroxide,樣品檢驗合格。

三、檢驗過程:
檢驗日期:106/05/22
抽驗樣品:素食-豆腸
供應廠商:新北農產
檢驗過程:

(1) 於檢體溶液放入過氧化氫快速檢驗試紙。

(2) 試紙比對色階。


106.05.19廚房定期病媒防治

1. 消毒時間:106年5月19日
2. 執行公司:威格企業有限公司,係經政府環保單位,
核發病媒防治業許可執照公司,
許可證照、合格證書、合約書及消毒證明如下。

a.病媒防治業許可執照

b.合格證書

c.合約書

d.消毒過程





e.施工紀錄




106.05.19廚房每週清潔作業

時間:106.05.19 (五)
清潔內容:
1. 各個環境區域
2. 加強清潔清洗區地面、牆面及洗碗機清洗





106.05.19午餐

白米飯(280kcal)
柴魚豬肉丼(200kcal)
日式花枝燒(160kcal)
雙菇花椰菜(45kcal)
肉骨茶(25kcal)

106.05.22~05.26週菜單


106.05.19 沙拉油、豬油、橄欖油、椰子油…營養師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油?

106.05.19


沙拉油、豬油、橄欖油、椰子油…營養師告訴你: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油?

˙文章出處: 良醫健康網

˙時 間 : 2017.02.22

˙作 者 : Stella營養師

˙圖片來源: 良醫健康網

          大豆油(或稱沙拉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是四種平日生活常見食用油脂,前兩者是在我們祖父母時代就很常見的傳統用油,後兩者則是近幾年廣告詞中常和健康掛鉤的油脂。到底哪種油脂比較好?平日煮菜的話到底用什麼油比較適合?不同的油脂又該怎麼用比較好呢?這次就讓我們來讓認識一下這四個生活常見油脂吧!

富含的是「飽和脂肪酸」,還是「不飽和脂肪酸」?

          不管是哪種油,油脂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所構成,所以一個油品是否耐高溫、室溫下會呈液體還是固體,或營養價值好壞,主要看的就是它的脂肪酸組成。基本上,油品中所含的飽和脂肪若比較高的話在室溫下會呈固態,不飽和脂肪含量較多者在室溫下則會呈液態。所以從外觀上我們就可以大致看出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個常用油脂中,呈固態的椰子油和豬油飽和油脂含量較高;呈液態的大豆油和橄欖油則是不飽和油脂較高。

          富含飽和脂肪的油脂基本上比較耐高溫烹調,但由於飽和脂肪攝取過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在大部分的人眼中,富含飽和脂肪的豬油等動物油脂對心血管健康比較不好。但鮮少人注意到同樣是飽和油脂,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可是比豬油還高呢:豬油約含40%的飽和脂肪酸,但椰子油的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90%,為豬油的兩倍多,更是一般植物油的6~8倍(註:一般植物油飽和脂肪僅含11~16%)。

          大豆油、橄欖油和大部分的植物油所富含的是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在室溫下會呈液態,但儘管如此,不同來源的植物油,其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種類也不同。例如橄欖油、苦茶油等所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葵花油等一般植物油大多含的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舉例,橄欖油中的脂肪酸中有高達88%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而大豆油中72.5%的脂肪酸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雖然對心血管健康較好,但也容易受到氧化破壞,故高溫烹調容易引起油脂變質,而有致癌風險。

解析常見油品的脂肪酸與營養價值~

          我們攝取食物是為了從食物中獲得營養,來維持身體的健康,故我們可透過下面四點來評估自己常用油脂是好還是壞:

1.是否含有人體必需脂肪酸,亞麻油酸和次亞麻油酸?

2.是否含有益腦、心、血管健康及抗發炎作用的ω-3脂肪酸?

3.此油脂富含的是容易導致膽固醇上升的飽和脂肪酸,還是具保護心血管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4.此油脂中有無其他附帶的營養素,如維生素、植化素等可帶來額外的健康效益。


         圖一是大豆油、豬油、橄欖油和椰子油這四種常見油脂的脂肪酸組成與營養素分析,當你就上述幾個點來評估這四種油脂時,你會獲得下面結論:

1.必需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必需脂肪酸含量很低,橄欖油必需脂肪酸含量也不高,反而是大豆油和豬油比較好。

2.ω-3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完全沒有,橄欖油含量很少,而大豆油的ω-3脂肪酸量較豬油多一點。

3.飽和脂肪酸方面:椰子油含量最多,豬油其次,橄欖油和大豆油較少。

4.其他營養素方面:橄欖油維生素E最多,豬油維生素A最多。

          故若從上述這四點來看,便宜的大豆油似乎最好,豬油好像也不錯,反而這幾年很夯的橄欖油和油品新貴「椰子油」,其價格和性能並沒有成比例。怎麼會這樣呢?為什麼結果和我們所「聽說」的不一樣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大家要先了解兩個油脂營養觀念:

1.ω-6和ω-3脂肪酸都是對身體健康很重要的脂肪酸。特別是很多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包括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癌症等都與發炎有關。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則是和ω-6/ω-3比值失調有關。

          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食物和食用油脂大多富含ω-6脂肪酸,僅少數食物如深海魚、亞麻仁油或核桃才富含ω-3脂肪酸。所以雖然大豆油含的ω-3脂肪酸是四種油中較多的,但因為它本身的ω-6脂肪酸也很高,所以並無法改善ω-6和ω-3的比值;而儘管橄欖油ω-3脂肪酸含量不高,無法抗發炎,但因它主要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屬於ω-9脂肪酸,故攝取橄欖油並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

2.不管「理論上」某油脂含那些好的脂肪酸或那些營養素,但在人類社會裏油脂主要還是用來烹調食物,所以從「現實面」來看,選擇料理用油的關鍵在於此油脂在高溫烹調下是否能保留住它的好脂肪和營養素。所以除非你習慣直接吞食油脂(如涼拌),否則在談油脂中有哪些好脂肪前,你該先考慮的是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煮菜該用什麼油才對?

         由於油脂主要用於烹調食物,所以在購買油脂時,除了考慮油脂的營養與脂肪酸種類,還需考慮兩個因素:1.油脂的穩定度 2.油脂的發煙點(Smoke point)

油脂的穩定度

         油脂變質主要是因「氧化」(接觸空氣中的氧或暴露在陽光中)所致。油脂氧化時而產生所謂的「自由基」,自由基若攻擊到細胞會導致細胞死亡、進而影響組織器官的功能,若傷及DNA則可能導致基因突變,而可能引發癌症。一般的情況下,身體會用抗氧化劑來中和掉自由基,避免它們對身體造成傷害,這也是為什麼抗氧化劑常會和抗老、防癌劃上等號的原因。

         油脂的氧化主要是發生在脂肪酸中的雙鍵位置,所以雙鍵越多的脂肪就越容易被氧化破壞,因此不含雙鍵的「飽和脂肪酸」較含有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穩定;而同樣為不飽和脂肪酸,含一個雙鍵的「單元不飽和脂肪」會較含多個雙鍵的「多元不飽和脂肪」穩定。舉例,同樣為18個碳所構成的脂肪酸,含兩個雙鍵的「亞麻油酸」氧化速率比含一個雙鍵的「油酸」快了約30倍,含三個雙鍵的「次亞麻油酸」則比「油酸」快了80倍。

          總結來說,從油脂的穩定度來看,選擇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椰子油和豬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橄欖油>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大豆油和一般植物油。

油脂的發煙點


          基本上,你所購買的油脂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則越容易被氧化;溫度越高,氧化速度就越快,故食用油平日最好儲放在遠離熱源(如瓦斯爐)的陰涼處。但即使你油脂儲放得當,料理時油脂還是會面臨到加熱的高溫問題。

         當油脂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油脂會被分解為甘油和游離脂肪酸,此時油脂會開始冒煙、變質、裂解成刺激性的小分子化學物質並產生自由基,進而危害身體健康...而這個讓油脂開始冒煙的溫度就稱為該油脂的「發煙點」(或翻譯為冒煙點)。所以,在選擇烹調用油時宜依照個人烹調習慣,來選擇發煙點適合的油品。大體上,油品的發煙點會受到該油脂原料本身的脂肪酸組成,以及油脂的提煉加工程序而影響。

油脂的提煉與加工程序(如精製)會影響成品的發煙點!

          我們日常所食用的植物油主要提煉自果實、果粒或種子。提煉油脂的方式簡單來說可分為機械壓榨,和用有機溶劑萃取兩種。一般果實類的油脂(如橄欖油、椰子油)主要會採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所以有時你會看到這兩種油會特別在油品前面加上「冷壓初榨」的字眼。果粒或種子可用機械壓榨的方式取油,也可用有機溶劑來提煉,如芝麻油、花生油和油茶油等。

           一般機械壓榨出油量較少,它的優點是可保留較多植物本身的營養素,但這個優點往往也是它的缺點,因為這些「雜質」的存在會讓油脂的品質不穩定,容易酸敗,成品發煙點較低,且無法長期保存。故我們日常所購買的那些桶裝、便宜的植物油多半是用有機溶劑萃取方式來提油,且會進行精製流程來除去油脂中的游離脂肪酸、維生素、植化素等「雜質」。油脂精製後可提高其發煙點,讓原本不耐高溫的油脂可煎煮炒炸,且讓油脂賣相更好、不易敗壞,可保存更長的時間。

           舉例,未經精製的紅花籽油的發煙點約在107°C(僅能用於涼拌或水炒),未精製的大豆油的發煙點約在160°C左右(可水炒、中小火炒),但經過「精製」後,精製的紅花籽油發煙點可達266°C,大豆油可達238°C,所以儘管理論上大多數植物油都不耐高溫,不適合大火炒或煎炸,但你在大賣場的買的油都標示著可煎煮炒炸,一油用到底,這是因為它們都是精製植物油的緣故。

精製油vs.非精製(或冷壓初榨)油脂!

           透過溶劑萃取、脫膠、脫色、脫臭等油脂精製過程,可除去油脂中的雜質(這些雜質也包括油脂中所含的天然營養素),讓油脂變得很純淨(幾乎只剩下脂肪這個熱量)。它的優點是便宜、可耐高溫烹調,可保存較長時間。

          僅用機械壓榨的油脂則剛好相反,保留了較多原料本身所含的天然營養素,使用這類油脂除獲得身體需要的脂肪酸外,還可獲得額外的營養。但缺點就是發煙點可能不高,而僅適合涼拌、水炒、或小火快炒。 而在油品市場上很夯的冷壓初榨橄欖油,主要是因為它富含的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ω-9脂肪酸),所以不會影響ω-6和ω-3的比值,且較一般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油品能耐高溫。另外,因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屬於有益心血管健康的好油脂,再加上冷壓初榨的橄欖油含多酚及其他來自橄欖果實的營養素,使得橄欖油這幾年來一直在市場上飽受消化者的喜好。


          圖2整理的常見油脂的發煙點,以及什麼樣的烹煮習慣適合用那些油品。大家可依照烹調方法來選擇適合的料理用油。基本上,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還是建議大家平日宜盡量以低溫方式來料理食物,例如涼拌、水炒或小火炒,因為這樣不僅可盡量保留住食物本身的營養,也較能保留住油脂中的營養。如需要用大火或煎炸時,則建議換成發煙點較高的油脂。

         總結來說,如果你用的是煎、炒、炸等高溫的烹調方式的話,就不用管哪個油品比較營養、健康了,直接選購一個發煙點高的油品就是了;如果你使用的是涼拌、蒸、煮等較低溫的烹調方式,則可考慮選用保留較多營養的冷壓初榨油品,或現代人比較缺乏的富含ω-3脂肪酸的油品。

106.05.18餐具澱粉殘留物試驗

澱粉殘留檢驗
檢查餐具或食物容器上有無殘留澱粉,判定是否清洗乾淨。
a. 檢驗日期: 106.05.18
b. 檢驗項目: 1)飯盆
c. 檢驗步驟:
將碘試劑滴於餐具上,若有澱粉存在會有藍紫色出現。



106.05.18餐具脂肪殘留物檢驗

油脂殘留檢驗:
檢查餐具或食物容器上有無殘留油脂,判定是否清洗乾淨。
a. 檢驗日期: 106.05.18
b. 檢驗項目: 1)不鏽鋼盛菜盆
c. 檢驗步驟:
將蘇丹試劑滴於餐具上用水輕輕沖,使試劑擴散,
如有油脂殘留則會有紅色斑點。